胡梅,唐亮,汤金红,等.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防控措施[J].安徽医药,2016,20(1):145-147. |
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防控措施 |
|
投稿时间:2015-09-15 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防控措施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3542 |
全文下载次数: 83 |
中文摘要: |
目的 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类型,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情况,给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。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—2014年12月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105例,对送检阳性标本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;采用SPSS17.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5例,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73例,深部手术切口感染16例,器官(腔隙)感染16例,分别占69.52%、15.24%、15.24%。分离出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26例,占35.1%,其中MRSA 3例,占11.5%。大肠埃希菌次之17例,占23.0%,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5例,占88.2%。骨科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5.7%,普外科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.3%,妇产科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%。普外科与骨科细菌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。结论 明确不同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特点,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。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
|
|
|